前几天,见到了一位孩子在学校里面闹,老师费了很大劲安慰劝说孩子也没成功。母亲来了以后,花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说服孩子,最后,双方精疲力尽后才结束。当然,这是一个相对极端一点的事情。
在日常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,很多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,好点的采取的是说服教育,大多数是强制性的训斥。
其实不仅仅是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,在成人的世界里面,我们发现,人往往是难以被说服的。有时候,我们越是摆事实讲道理,举例子,反而更加强化了对方原有的观念。口舌费了一箩筐,结果全被当做耳旁风。

其实,这里面涉及到一个“信念”的问题。你越是简单粗暴地说你的正确,往往会把对方推到相反的方向,而不是向你靠拢。
结果越争执越激烈,对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,有时候基于双方差别的悬殊,另一方也是仅仅表面服从。

人为什么难以被说服?其实牵涉到一个人原有的一个信念。
信念是我们对自己、他人或者事件的评估和判断。人们会存在一些积极的、合理的「正性信念」,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、不合理的「负性信念」。有时候,正性信念也可以拯救一个人,负性信念可以摧毁一个人。
信念的力量非常强大,比如我们医学上经常用到的安慰剂,本来这个安慰剂没有任何妖力的作用成分,但是医生告诉你这个药物很好的疗效,深信医生的病人,就真的治愈了。但实际上医生用的不过是普通的淀粉类物质。因为安慰剂改变了人的信念,进而改变了人的生理反应系统。
当一个人的信念和执念比较强大的时候,直接挑战信念是不可能成功的,有时本来可以改变的执念,在强制性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的时候,反而更加激发对方的防御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与家人、朋友,孩子的交流和说服,越是急于讲道理,势必会造成双方情绪的对立,而在情绪的对立中,任何一方都听不进任何意见。在情绪的刺激下,双方走向了相反的对立面。谁也无法说服谁,结果越想去说服,进入恶性循环。

那么,作为普通大众,我们没有权威性,如何才能避免冲突,让对方能有效的接受自己的话语,让你与孩子,与朋友,与家人的交流更顺畅呢?
在与孩子的交流中,父母与孩子沟通,是基于父母想让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,孩子本身也希望往好的方向努力,只是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的。
那么我们开始先不急于讲道理,不直接挑战对方的信念,而是把问题转化为对方的利益,向下拓展和具体化这个信念,从而发现有利于转化的途径。
这就是「下切回应模式」。
下切就是把总体性的描述抽象的描述展开来,具体化和细节化,比如,与孩子沟通交流,孩子做了一件你觉得不理解的事情,先不要急于训斥和说教,而是让他先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。这个时候不要用全局性的标签,而是下切模式,跟心理咨询师一样,让孩子举出具体的事例,孩子有了具体描述,你了解了具体的案例,这就把一个问题研究透了,下次有方法对付。而不是依据概括性的否定。比如,你又..........,这就是把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化。

「下切回应模式」往往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真实的在关注她。因为你谈到了细节,也给了对方表达自己的机会,如果双方希望有更多交流,那么,多利用「下切回应模式」。这个时候你从这些细节处着手,选择合适的插入点,引导信念的改变。
比如,在家庭婚姻中,一天丈夫高兴的回家告诉妻子,”今天我发了2000元奖金。而妻子回应说是说“你太棒了”,你怎么得到奖金的。如果仅仅止步于“你太棒了”的评价,会让对方感受到的关注太少。
孩子有一天回来,高兴的对你说,自己这次数学考了80分,以前都是70分左右。如果仅仅是说你真棒。没有了具体细节的分析和引导,没有给予孩子正面信念的强化,也就止步于此了。其实,对方的诉求是希望你能肯定丈夫或者孩子的努力和能力。
更有甚至,妻子或者父母不仅仅不能有效回应,有时候还会采取讽刺和纨绔的话语,你看隔壁老王,一年都赚100万。你看看谁家的儿子,这次考了年级第一,马上进入市里面最好的中学了。
这样孩子以后有了任何的进步,也不会跟你炫耀,在你眼里,他的一切进步和努力都不值得被你肯定和认可。这就是负面的信念,孩子觉得自己始终不行。
有时候,孩子不是不想努力,而是孩子基于目前自己的能力或者遇到了难题,无法解决当前的困境。类似的还有,完成不了工作,就会觉得「我没有能力做好工作」;说实话遭到排挤,就认为「人不能说实话」;因为考试成绩不好,就认为「自己能力不行」。这些信念一旦建立,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。
「下切回应模式」就可以通过分解和拓展这些信念的组成部分,让信念具体化,从具体化的表现中寻找正面效应,从而找到解决途径,多思考「怎样」,因为「怎样」可能带来对未来可能的探索和信息、以及解决途径。
在沟通交流中,用讲道理和抱怨的方式改变对方的信念,从心理学角度,这么做不仅否定了他的情绪和感受,而且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能力和自我判断力。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希望被认可。
高情商的人,懂得使用语言和其他技巧,把一切事情都做得更能让人接受。
所以,说服的技巧是采取下切回应模式,顺着对方的信念,把问题展开,具体化的谈下去,找准时机,选择合适的插入点,引导信念的改变。一味的讲道理,其实是否定了对方的判断力。没有人喜欢不被认可。
说到了这里,我们不妨延伸一下,在生活工作中,如何让别人喜欢你?我总结了几条。
一、关心他人
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关注。想想你自己,是不是想要有人关心,同理,他人也是渴望有人能来关心他的。
二、善于倾听,多鼓励别人聊ta自己
与人聊天,你自己觉察一下,往往对方聊不聊几句,你立马插嘴巴讲起了自己。同理,其实对方也有一堆话想说,可是你却不给他机会说出口,而且这里面间或带点不断否定别人的话语,时间久了,也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三、谈论别人感兴趣或者让ta骄傲的事
前面说了,每个人希望被认可,被关注,如果对方对某一个话题谈论起来兴致勃勃,那就顺着谈下去,多让对方谈谈自己有成就的事情。
点击关注@隐者有言和大家一起升级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,在成长中提升认知,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。内容涉及原生家庭、亲密关系、教育、自我成长和情感治愈。
分享:
1.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知识
2.正确处理和原生家庭的关系
3.处理亲密关系中的爱与怕。
4.强大自我,活在真相中。